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環國22日

 荷蘭 比利時 盧森堡 環國22日 

艾迪生公路旅行社團,是最酷的VIP小團體自助旅行社團。喜歡旅行的你, 不想跟旅行團, 也不想花時間規劃,或是想自助旅行,卻不知從何開始 , 都歡迎加入我們的FB社團,,我們自駕旅遊全世界,而你只需打包行李,就這麼簡單。

------------------------
Day 1

視班機時間安排機動行程

褡機抵達荷蘭 
直譯尼德蘭,是主權國家荷蘭王國下的主要構成國,與美洲加勒比地區的阿魯巴、庫拉索和荷屬聖馬丁等四個主體,共同組成這個主權國家。 荷蘭的領土可分為歐洲區與加勒比區兩個部份。歐洲區領土位於歐洲西北部,瀕臨北海,與德國、比利時接壤,並與英國為鄰.

馬肯(Marken)

傳統漁村, 儘管在築完Afsluitdjik北海大堤壩後,原本的南海(Zuider Zee)早已更名為艾塞湖(Ijsselmeer),但如珍珠項鍊般環繞湖畔的漁村並未因此而沒落,許多的漁村仍舊保有其傳統的風貌,而吸引無數的觀光客。馬肯本來是一個小島,1957年建了一個長堤連接了荷蘭主要陸塊, 馬肯是北海小漁村之中,最安靜純樸的村落。馬肯原本是小島,地處偏遠,與世隔絕,發展出獨立的方言和服飾,最有北海漁村的風味,有荷蘭綠村之稱。經常受到洪水侵襲,馬肯居民把房子底座架高,形成獨特景觀。
沃倫丹(Volendam)
是北荷蘭的一個旅遊鎮,人口約二萬二千餘人,主要行業為捕魚和旅遊業。捕獲的魚類通常製成荷蘭式煙燻魚罐頭。前身是個漁村,仍然保留昔日風味,是阿姆斯特丹居民周末休閒之地,也是到阿姆斯特丹旅客順道游必經之地,市鎮中心的街道,遊人如雲。沃倫丹是相當熱門的婚紗外景的地點,這裡的觀光業也相當發達。在這裡您除了可以買到各式各樣的紀念品外,何不試著穿上沃倫丹傳統的服裝照個像留念呢?這裡的照相館提供有這樣的服務喔。別忘了嚐嚐這裡的海鮮美食傳統荷蘭家庭式的海鮮料理,可不輸大餐廳的美味喔!
貝姆斯特爾 Beemster(世界遺產)
這是艾迪生的私房小鎮, 在公元前800年左右,泥炭覆蓋著貝姆斯特爾的現代基層政權轄區。"Beemster"此名來自於"Bamestra" (見 Groenedijk, 2000),這是該區域內一條小河的名字。在1150-1250年間,泥炭被人們挖掉,而風暴帶來洪水,使小河擴大成為內陸海,即一個與須德海自由連通的湖。1605年左右,私人投資者開始排乾貝姆斯特爾湖。1610年,這項工作接近完成,但該湖重被水填滿,因為須德海堤防(Dike (construction)|dike)被毀。人們決定將環形堤防造至高於周圍田土1米。1612年,該圩田變干,田地被投資者們瓜分。在該圩田早年歲月中,農夫們占據其土地以為荷蘭東印度公司至東印度的長途旅行種植所需的作物。結果該農田特別好以致該項目當時被視為一項經濟成功,這和在例如希爾胡果瓦爾德(Heerhugowaard)的情形反差極大。自1999年起,貝姆斯特爾圩田整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Day 2
荷蘭國家博物館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是荷蘭的國家博物館及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藏有史前至最新的各種展品。國家博物館研究圖書館是該博物館的一部分,也是荷蘭最大的公共的藝術史研究圖書館。與海牙莫瑞泰斯皇家美術館和鹿特丹博伊曼斯·范伯寧恩美術館並稱荷蘭的三大美術館。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 (Rijksmuseum) 的黃金時代, 






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創立於 1885 年,至今仍是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 (Museumplein) 的地標建築,館藏與建築物本身一樣讓人過目難忘。您會在館中發現荷蘭藝術黃金時期的大師作品,包括林布蘭舉世聞名的<夜巡 (The Night Watch)>

undefined

梵谷博物館
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博物館廣場,緊鄰著阿姆斯特丹國家博物館和阿姆斯特丹市立博物館。主要收藏荷蘭著名畫家梵谷及其同時代者的作品。該館藏梵谷作品數量是世界上最多的,第二多則是是荷蘭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館。身世悲慘的梵谷於1890年與世長辭,他的弟弟西奧是巴黎的藝術經紀商,共收藏了梵谷的畫200幅和素描500幅,還有梵谷寫給西奧的信850多封,加上他友人以及當代畫家的精選作品,形成了美術館中出色的收藏。
-------------------
Day 3

Keukenhof 庫肯霍夫(全日行程)

每年春天,庫肯霍夫公園就變成了一場視覺的饗宴。上百萬的鬱金香和其他球莖花卉爭奇鬥豔。這是一種適合所有年齡層的美妙體驗,也是一個值得用相機紀錄的精彩美景。公園裏,錯落有致的?色迎面而來,鬱金香與其他球莖花卉佈滿80公畝大的土地,展現傳統和現代的景觀園藝。在展覽館中展出的花卉更是獨一無二。令人讚嘆的巧思、潮流與特色皆可作為花園造景的靈感。

15世紀時,庫肯霍夫(Keukenhof)這個地方原本是一位女伯爵Countess Jacoba van Beieren的狩獵領地,當時女伯爵在後院種植了蔬果草藥等烹調食用的植物,而將這個地方命名為Keukenhof。

所以庫肯霍夫在荷蘭文的原義是:「廚房花園」,也就是「keuken(廚房)」與「hof (花園)」兩個字合起來的意思。一直到1949年,一群來自麗絲(Lisse)的花農為創造一個開放空間式的花卉展覽場地,於是計畫將庫肯霍夫這個地方規劃成可以讓花朵自然生長、吐蕊的花園,而後來參加的花卉業團體越來越多,花卉的種類也因這些人的投入,培育出更多的品種。每年9月底至初霜來臨之前,庫肯霍夫公園會種下7百萬顆不同花種的球莖,其中鬱金香就有約1,000多種,在花農的細心照料照顧下,以期待隔年春天一片片花海,數百萬花朵齊綻放爭、奇鬥艷的壯觀美景。

-----------------
Day 4

台夫特
起源於此地一條名叫奧德台夫特(荷蘭語:Oude Delf)的人工水道,直譯是「古代排水閘」。Delf 的動詞荷蘭語:delven,意思是挖掘。台夫特古代以堤防擋住北海,荷蘭人挖掘出閘水道,用來排乾沿海沼地,奧德台夫特(荷蘭語:Oude Delf)因此得名。後來在這裡逐漸形成了一個重要的市集中心,大約相當於今天市中心市集廣場的位置。台夫特是荷蘭歷史上獲得城市權力比較早的城市之一。1246年,伯爵威廉二世授予其城市權利。在歷史上台夫特經歷了兩次較大的事故,1536年,市中心一場大火摧毀了大量的房屋。1654年,一個軍火庫爆炸將城市的一部分夷為平地。台夫特是荷蘭東印度公司在荷蘭的6個據點之一。也就是在那時中國的瓷器引入荷蘭,並發展成了荷蘭著名的台夫特藍陶。威廉親王曾在此地短暫居住,並被刺死在如今位於市中心的親王庭院的地方。當時王室所在地布雷達還在西班牙控制下,又因為他住在台夫特,於是市中心的新教堂被選作安息之地,此後王室成員死後遺體都照例放入新教堂的地窖,台夫特因此和荷蘭王室結下了不解之緣。
undefined
Stadhuis Delft 市政廳
前廣場有很多餐廳,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同時享受陽光和美食。附近也很多美麗的運河及各式商店。, 建築本身雖然有些歷史,但因為外觀非常有特色,和新教堂隔著廣場兩兩相望,走在其中,真的能體會這其中的波瀾壯闊
Nieuwe Kerk
是荷蘭阿姆斯特丹的一座教堂,位於市中心的水壩廣場,毗鄰阿姆斯特丹王宮,用於皇室加冕禮(最近一次是在2013年)和婚禮(最近一次是在2002年)。1408年,由於城市人口增加,原有的老教堂不敷使用,烏德勒支主教批准阿姆斯特丹成立第二個本堂區。1421年和1452年,新教堂兩次遭遇大火,在1645年幾乎完全燒毀。此後重建為哥德式建築。19世紀重建時加如不少新哥德式元素。這座教堂現已不再舉行禮拜,只是一個普通的展覽場地,也舉辦風琴演奏會。
undefined
Leiden
萊登,土著荷蘭語讀作Leyden是荷蘭南荷蘭省的一個城市和基層政權,擁有118,000名居民。它與烏赫斯特海斯特,萊德多普,福爾斯霍滕,法爾肯堡,萊茵斯堡,卡特韋克形成了一個城區,擁有254,000名居民。更大的萊登城市群擁有332,000名居民,是荷蘭第六大城市群。曾經,萊登是全世界最現代化也最重要的布料中心,「萊登布料」名聲遠播全球,但它只是荷蘭產業的起始,並不是終曲。但這樣也好,真的。因為製造過程中產生的汙染以及工業化帶來的開發和環境破壞並沒有在萊登留下太大的傷害,現在的萊登,還像是十六、十七世紀時代的它,保留了超過3000處的古蹟,不似英國的一些工業大城有著灰濛濛的建築,這座古城,依舊青春。 
undefined
摩爾斯門 Morspoort
萊登舊城於1659年進行最後一次擴城工程,而現今萊登舊城的規模大致與那時候相同。當時總共有八座城門,而後因為交通流量增加,在十九世紀後期陸續將六座城門拆除,僅留下兩座。一座是位於海港路(Haven)東端的吉爾門(Zijlpoort),另一座則是位摩爾斯路(Morsstraat)西端的摩爾斯門(Morspoort)。
undefined
Rembrandtplaats
在倫勃朗廣場,專門留出了中央小舞台為市民遊人提供展示和“擺拍”空間,而舞台上方雕像和牆上倫勃朗作品,更突出了在此留影的紀念意義。萊頓的文藝氣質,不只在於城市空間,更在萊頓孕育出的藝術家。出生於萊頓的現實主義大師倫勃朗(1606-1669) ,以對光線的精準運用聞名於世,更留有傳世名作《夜巡》。倫勃朗的一生與萊頓密不可分——他在萊頓開辦畫室,將其一生的大部分時間都留在了萊頓,也讓“ 倫勃朗”成為萊頓極具共識度的一張名片。倫勃朗家族風車、拉丁學校、萊頓大學、畫室、市立博物館、紀念處……一系列的建築,標記著倫勃朗一生的軌跡。
Burcht van Leiden
萊登堡(Burcht van Leiden)的歷史追溯於很久以前的11世紀,一座毫不起眼的環狀堡壘(shell keep),建在僅有9公尺的人造土丘上,鄰近新舊萊茵河的交會處。簡單的結構,即使沒有技術的工人也可以建造,但卻有強大的抵禦力,這就是土壘內庭式堡壘(motte-and-bailey)的好處。今日的萊登堡只剩下高約12公尺的城牆,中央城樓早就消失無蹤,成了一座公園,裡頭有口乾枯的井,這口井有個有趣的傳說:相傳這口井的井水是遠從8公里外的北海引進來的,因為人們有次在井裡抓到了鯡魚!萊登堡最初在11世紀時以石頭建造,在13世紀以磚頭重建,城牆內原本有一些建築,但隨著城市依著堡壘周圍發展,人們把防禦線外拉,萊登城逐漸失去防禦功能。城樓拆除後的磚石重新利用,成為建設城鎮的建材。居高臨下的萊登堡人舊時人們在洪水來襲時最佳的避難所,十七世紀時的萊登堡的功能很實際,成了供應全市用水的水塔所在,且修築了新的城門,在城堡南邊也多了兩座大門:一座是鐵鑄的、另一座是石砌的。

undefined

The Wall Poems of Leiden
萊登特有的牆詩, 就散佈在舊城裡, 你能找到幾首呢? 

undefined
Leiden Street Market (假日才有)
今日萊登舊城區的規模在十七世紀時已成形,舊城中心為一土丘,由於居高臨下的戰略位置,因此土丘上早在十二世紀便建有堡壘(即萊登堡,Burcht van Leiden)以抵禦外侮,城市被舊萊茵河(Oude Rijn)及新萊茵河(Nieuwe Rijn)切割為南、北兩區(Binnenstad zuid和Binnenstad noord),由西邊的賀爾瓦特運河(Galgewater)為始,舊城區被七條運河包圍:摩爾斯運河(Morssingel)、萊茵斯堡運河(Rijnsburgersingel)、馬雷運河(Maresingel)、紳士運河(Herensingel)、吉爾運河(Zijlsingel)、祖特爾烏德運河(Zoeterwoudsesingel)和維特運河(Witte Singel),這七條運河將舊城團團包圍,形成一星形要塞。萊登與荷蘭其他城市不同的地方-它沒有中央市場,因此市集就沿著新舊萊茵河的河岸設立。下午在這好好欣賞舊城美景跟逛街吃飯囉!

-----------------
Day 5

德哈爾古堡 Kasteel De Haar
位在烏特勒支附近的一個叫Haaruilens的小鎮。Haaruilens又有「紅村」之稱,因為村內每一家的窗門都漆成紅白色的斜橫條,這樣特殊的標誌是來自於德哈爾古堡Van Zuylen家族的傳統。德哈爾古堡城堡是很典型的中世紀城堡,尖聳的高塔,宮廷式花園外有護城河圍繞以及懸吊橋,彷彿童話世界中的夢幻城堡。德哈爾古堡最早的歷史可以回溯到約13世紀,她原本是中世紀軍事要塞上的一個堡壘為Van Zuylen家族所有,約16、17世紀時曾重建過一次,但是一直到19世紀以前,這座壯觀的建築仍然是破舊不堪的面貌。1892年繼承人Etienne van Zuylen van Nijevelt van de Haar男爵為回復家族往日的光榮而決定重建,除了城堡的整修外,男爵與他妻子更收藏了大量珍貴的藝術品,以裝飾城堡內每個寬闊的房間。這樣浩大的工程Van Zuylen 夫婦當然得假手大師級的建築師才放心,主持這件重建工程的市曾經是阿姆斯特丹中央火車站、國立博物館與荷蘭境內100多座教堂的P.J.H. Cuypers博士,而且花了將近20年與無數工匠與藝術家的心力,才完成這個傑作。
undefined
烏特勒支
為荷蘭烏特勒支省人口最多的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的省會。其為蘭斯台德地區最東邊的城市,也是荷蘭第四大城市,2009年人口超越300,030[2],如果包括周邊連接的宰斯特、尼沃海恩、菲亞嫩等城鎮,則總人口可達到457,746。公元47年羅馬人在當時的萊茵河畔修築要塞,是為烏特勒支的起源。要塞本為木結構,2世紀後改為石制。約有500名羅馬士兵駐守。要塞附近有小居民點,居住著工匠,商人和士兵家屬。2世紀中期,日耳曼部族開始不斷侵入。270年羅馬人離開,270年-500年城市的歷史不為人所知。6世紀起,烏特勒支受法蘭克人的統治。中世紀時,烏特勒支為尼德蘭北部最重要城市。695年威利布羅德(Willibrordus)被指派為弗里斯蘭主教,703年或704年,丕平二世將烏特勒支贈與威利布羅德,作為他向北方傳教的基地。1122年,烏特勒支取得城市資格。此後,烏特勒支主教同時享有烏特勒支省及更東北方領地的行政權力。
Museum Speelklok
音樂鐘博物館(荷蘭語:Museum van Speelklok tot Pierement)是位於荷蘭城市烏德勒支的一座博物館,收藏各種可以自動演奏音樂的機械。音樂博物館是您覺對不能錯過的參觀景點!音樂博物館裡面展示各式各樣有趣的樂器:可愛的音樂盒、音樂鐘,到街頭表演的風琴(Street Organ)、宴會廳或教堂用的大風琴等,甚至還有會自動彈琴的鋼琴喔!館內的每項樂器都是古董級的物品,您不但可以發現這些收藏品製作相當精美,還可以發現從前製作者的巧思。音樂博 物館是由舊教堂改建而成,每整點時開始,各種樂器會自動演奏,引導遊客觀賞,並有導覽員解說。藉由導覽員生動活潑的介紹,您可以想像以前街頭賣藝的人士如何利用手搖式的風琴,藉由音樂來抒發他的入世觀,或者想像貴族富豪利用華麗、宏偉的風琴當作私人的樂隊,舉辦奢侈的社交宴會等。
undefined
貝克橋(Bakkerbrug)
一帶餐廳、酒吧最多,週末假日應該很熱鬧。沿著舊運河的水畔,您可以沿途欣賞到低於一般的道路的「碼頭倉庫」,這些建於14世紀的老舊倉庫現在大部分都已經改成酒吧、餐館或咖啡廳,有的甚至改成特殊的商品店,販賣一些非時下流行的玩意。舊運河上也有些遊船公司,提供觀光客遊船瀏覽烏特勒支整個城市,體驗古老水都的浪漫。
undefined
Domtoren 烏德勒支聖馬丁主教座堂塔樓(外觀)
是在14世紀歐洲最大的塔樓之一,目的是展示烏得勒支的​​教會力量。海爾特·格魯特以抗議建築這種巨型建築來滿足虛榮心,認為塔樓太高,過於昂貴,而且幾乎缺乏美感。烏德勒支聖馬丁主教座堂塔樓由兩個方形結構組成,最上層則是比較輕的燈籠結構物。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扶壁。塔樓特殊的形狀與建築對荷蘭產生很大的影響,許多其他的塔樓紛紛仿效,包括格羅寧根的馬提尼塔樓。塔樓於1382年完工,高度達到109米。塔樓在1910年修復完成後高度達到到現在112.5米。塔樓是一個多功能的建築,除了​​鐘樓以外,一樓也包含一個烏得勒支主教私人小教堂。塔樓也被充當瞭望塔,衛兵可以部屬在二樓
undefined

-----------------
Day 6

小孩堤防(世界遺產)
坐落在萊克河與諾德河交匯處,為了排出水,1740年建立一個由19座風車組成的系統,是荷蘭最大的風車系統。小孩堤防風車群已成為成為荷蘭最知名的景點之一,於1997年列入聯合國科教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關於小孩堤防(Kinderdijk)的得名歷史有許多故事。最初這個村莊的名字是「埃爾斯豪特」(Elshout)。最著名的有關小孩堤防得名的故事上溯至1421年,大聖伊莉莎白洪水(St. Elisabethsvloed)中。
在1421年的聖伊莉莎白洪水中,Grote Hollandse Waard被洪水淹沒,而阿爾布拉瑟沃德(Alblasserwaard)圩田則倖免於洪水。當最糟糕的風暴過去後,洪水消退之時,有人去這兩個地區之間的堤防(levee)察看有什麼東西可以搶救回來。他看見遠處有個木製的搖籃漂浮著。沒人指望裡面會有什麼東西活著,但當它漂近時,有人看見它在搖動。當搖籃漂得更近時,有人看見一隻貓在裡面跳來跳去試圖使它保持平衡,以防止水進入搖籃。當搖籃最終靠近堤防時,有人釣起它並發現裡面有一個安靜熟睡的未見水痕的嬰兒。在一些版本的故事中,貓使其平衡並漂浮。
undefined
Gouda
豪達(Gouda)為典型的荷蘭古老城鎮之一。古老的建築、錯綜交織的運河、熱鬧的市集,以及友善的居民,豪達似乎一直停格在古老的年代,有如童話世界?的城市。豪達城內最具古蹟價值的兩座建築,為豪達的市鎮廳(Stadhuis) ,以及大教堂(Grotekerk) 。市鎮廳的  年代可以追朔到西元1450年,為世界著名的哥德式建築,高聳的尖塔、紅色的百葉窗以及可愛的自鳴鐘,都是其特色。自十五世紀開始,豪達(Gouda)就成為重要的商業城市,漁貨、酒、玉米等的交易中心,至今豪達有一座風車,仍舊每天運轉碾磨玉米粉。十七世紀後,乳酪工業的興盛更為豪達帶來財富,現在每年夏天的星期四上午,都還可以看到乳酪市場熱絡交易的景象。

undefined

當地特色美食 (不一定每次相同)
艾迪生公路旅行, 主軸是生活化行程及在地化飲食, 當地特色美食是很重要的, 嘗嘗艾迪生替大家精心挑選的在地美食吧!
鹿特丹 Rotterdam
是荷蘭第二大城市,位於荷蘭的南荷蘭省,新馬斯河畔。其名稱來自於在市中心注入新馬斯河的小河鹿特河、以及荷蘭語的「壩」。 鹿特丹長期為歐洲最大的海港,以貨櫃運量計算,1980年代曾是世界上第一大港口,在2010年為世界第10。至少公元900年左右,在匯入沼澤的鹿特河(Rotta,由代表「泥濘」的Rot和代表「水域」的詞綴a組成,意為泥濘的水域)的下游便有人居住了。1150年前後,為了抵禦洪水,當地居民開始修建堤壩。1260年左右,人們在在鹿特河上建成了一座大壩,是為Dam on the Rotte或Rotterdam;此即為鹿特丹名字的起源。
方塊
是一群建築集合,位於荷蘭鹿特丹舊港區,由建築師布洛姆(Piet Blom)所設計。布洛姆設計的方塊屋為立方體,傾斜45度。每一間房子代表一顆樹,所有的房子代表一片森林。

undefined
Markthal
鹿特丹的 Blaak一直是南荷蘭地區重要的假日市場,每逢周末綿延將近 400 公尺長的市集,總是人潮鼎沸。在歐盟提出這項法案修正後,鹿特丹市政府雄心萬丈地決定,趁此機會建一座具有地標意義的室內市集,以容納販售熟食的攤販。於是在去年(2014)十月,歷經五年的建築時間,一個整合了 228 戶公寓、100 個攤位、15 間商店、8 間餐廳、1200 格停車格及 1000 平方公尺大尺度彩繪的「新型態市場」就這樣誕生了;並且在開幕三周內,迅速突破累計一百萬人的參訪人數。鑒於每日絡繹不絕的人潮與買氣,相信大家都很肯定 Markthal 是一個相當成功的案例。Markthal 另一個特色是文化的多元性。西班牙、義大利、越南…各國風味餐廳與商店(例如:知名亞洲超市──華南行)是 Markthal 最吸引人之處,鹿特丹作為一個國際化城市,多元移民匯集之處,一個能讓各國移民都可以達到滿足的購物空間,成功的吸引了大批的人潮。除此之外,文化融合更直接展現在空間的配置上。



-----------------

Day 7

安特衛普

歷史上來說,安特衛普是比利時和荷蘭最重要的經濟和文化中心之一。它是世界鑽石工業的三大中心之一(其他兩個是紐約市的「鑽石區」與南非),一向由哈西迪猶太教主控。除了紐約以外,安特衛普是世界上哈西迪猶太人人口最多的都市。安特衛普也以高貨運量的海港與石油精製廠聞名。自從1990年代起,隨著比利時皇家藝術學院的幾位畢業生逐漸成為國際上成功的設計師,安特衛普也成了世界公認的重要流行設計重鎮。安特衛普位於斯海爾德河右岸,離其入海口(北海)88公里。它是世界最大港口之一,歐洲第三大港。










聖母主教座堂 Onze-Lieve-Vrouwekathedraal

建於1351年,尖頂高123米。雖然第一階段建造已於1521年結束,但主教座堂至今仍未全部完工。該主教座堂由建築師揚·阿佩爾曼斯及其子彼得·阿佩爾曼斯設計建造,呈現出哥德式風格。主教座堂里收藏了許多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











布拉博噴泉 Brabofontein en standbeeld(Jef Lambeaux) 1887

布拉博噴泉是比利時城市安特衛普的一個噴泉,位於安特衛普大廣場,安特衛普市政廳前。 該噴泉為年輕勇士布拉博的青銅塑像,作者是雕塑家Jef Lambeaux。傳說中布拉博殺死了巨人,把他的手扔進了斯海爾德河。










------------------
Day 8

布魯日(世界遺產)

是比利時佛拉蒙大區西法蘭德斯省的一座港口城市,也是該省省會及最大城市,通行荷蘭語,是佛拉蒙社群的一部分,面積140.99平方公里,人口118,509人(2022年1月1日)。布魯日在歐洲也被譽為「北方的威尼斯」,其港口具有重要的經濟意義,曾是世界主要的商業城市之一,該城以歐洲學院的所在地而聞名,這是一所研究歐洲的大學學院。布魯日大部分建造於中世紀的建築完好無損,使其成為歐洲保存最完好的中世紀城鎮之一,目前歷史中心是典型的中世紀古城,保存著大量中世紀至近代的建築。










愛之湖公園

愛之湖的荷蘭語是Minnewater(布魯日在比利時北邊,屬於荷語區),Minne在荷語有兩個意思:愛情跟公眾的。其實呢….愛之湖公園是供公眾休憩的公園,只是愛情之意更為詩情畫意,在19世紀時布魯日大力推廣觀光時,也就這樣將錯就錯,讓這公園有個浪漫名稱。










布魯日啤酒博物館

啤酒博物館位於布魯日市中心,是歷史上有名的啤酒作坊。如果對啤酒的製作過程和歷史感興趣,可以去這個博物館看看,有專門的工作人員講解。館內還有種類豐富的啤酒展品,大概有上萬種,比較好喝的是櫻桃和山莓口味的。館裏也有紀念品商店,有各種各樣口味的啤酒銷售,觀看完啤酒的釀製全過程之後,有興趣不妨買上一瓶,不論是自己喝還是做伴手禮都是不錯的。










布魯日市政廳

這是低地國家最古老的市政廳之一。 布魯日市政廳位於城堡廣場,始建於1376年,1421年完成。晚期哥德式風格,長方形平面,帶有角樓。令人印象深刻的豐富的設計,反映了14世紀布魯日的經濟繁榮。 牆壁上和佛蘭德伯爵的墳墓上,都是聖經和歷史人物圖畫。










聖血聖殿

是一座羅馬天主教的宗座聖殿,位於比利時城市布魯日。最初興建於12世紀,作為弗蘭德伯爵宮殿的小堂,這座教堂收藏有亞利馬太的若瑟收集的聖血遺物,由弗蘭德伯爵阿爾薩斯的蒂耶德里克從聖地帶回。興建於1134年到1157年,1923年升格為次級宗座聖殿。 這座12世紀的聖殿位於城堡廣場,由上下兩座小堂組成。











------------------
Day 9

Deinze(比利時最美小鎮之一)

靠近根萊伊河畔的德因茲,遠離城市喧囂, 想要享受和平與寧靜的人來到這裡一定會愛上她的氛圍。您可以騎自行車或乘船遊覽這個美麗的小鎮,無論在任何角落,一切顯得都那麼簡單和諧,您的身心會得到真正的放鬆。









Kasteel Ooidonk

小鎮的Ooidonk城堡是比利時最美麗的城堡之一,它建於1595年,是在一座被燒毀的城堡遺跡上建造的。對藝術感興趣的人可以在得因茲博物館欣賞到該地區藝術家的作品,包括繪畫、珠寶和古董傢具等收藏。



根特

比利時佛拉蒙大區東法蘭德斯省城市,同時也是該省省會及最大城市,面積157.77平方公里,人口265,086人,是比利時人口第二大城市,僅次於安特衛普。根特通行荷蘭語,是佛拉蒙社群的一部分。 根特發展自利斯河和斯海爾德河交匯處的凱爾特人定居點,歷史上曾是法蘭德斯伯國的首府。










根特鐘樓(世界遺產)

根特鐘樓高91米,是比利時根特俯瞰老城區中心的三座中世紀塔樓之一,另外兩座屬於聖巴夫主教座堂和聖尼各老堂。 根特鐘樓的建設始於1313年,1380年完成。它不僅用於報時和警報,也曾用作瞭望塔。 根特鐘樓,連同其附屬建築,作為比利時和法國的鐘樓的一部分,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遺產名錄。










------------------
Day 10

布魯塞爾

布魯塞爾,全稱布魯塞爾城,是比利時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歐洲聯盟的主要行政機構所在地。布魯塞爾城位於該國中部布魯塞爾首都大區,屬於比利時法語社群和佛萊明社群,法語和荷蘭語均為官方語言,面積32.61平方公里,人口188,737人。首都大區面積162平方公里,人口超過120萬人,是比利時人口最稠密和最富有的地區。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

聖彌額爾聖古都勒主教座堂坐落於比利時布魯塞爾的特勒倫山上。 1047年,蘭貝爾二世在該教堂創立了參議會,並組織了聖古都勒遺物的轉移,後者曾被放在聖熱里島上的聖熱里教堂里。該教堂的主保聖人——總領天使彌額爾和殉道者聖古都勒,也是布魯塞爾的主保聖人。 13世紀時,該主教座堂被翻新為哥德式。











布魯塞爾大廣場

布魯塞爾大廣場(Grand Place)是布魯塞爾最有看頭的景點,四周被好幾棟中世紀建築所包圍,而且每棟建築都大有來頭。大廣場在 16 世紀時曾是執行死刑的場所,一些宗教改革人士及諸多公爵都在此執行死刑;大廣場也曾淪為戰爭的犧牲品,廣場上的市政廳幾乎成了斷垣殘壁。爾後,經過了多年的重修整建,才有了今天散發著光芒的大廣場。法國作家雨果也曾在此居遊,並稱讚大廣場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廣場」。










尿尿小童

西班牙的軍隊化裝成比利時人的模樣,連夜秘密將數萬噸炸藥埋藏在布魯塞爾的各個地方。所有的炸藥最後都由一根總引線點著爆炸,在西班牙軍隊基本撤離布魯塞爾時,幾名留下來「自願獻身」的士兵點著了引線。點完後就躲藏起來。這一切恰好被一名玩耍的小男孩發現,小男孩雖然年紀小,但知道這幾個人肯定要炸什麼東西。他找不到好的辦法熄滅引線,旁邊又沒有水,小男孩記得左顧右盼。眼看引線越來越短,他急中生智,扒開褲子,朝引線撒尿。引線很快熄滅,他拯救了整座城市!1619年,偉大的比利時雕刻家傑羅姆·杜奎斯諾瓦親手打造了這個小男孩的銅像。這個小男孩名字叫于連,很多人看了他的故事後,一定感覺這只是個童話故事罷了。其實不是,這是真實的歷史!在比利時和西班牙國家檔案館裡清楚地記載了這段歷史,兩個國家的檔案館都詳細介紹了西班牙發動戰爭和撤軍的時間,戰爭的具體過程、談判的具體過程,還有小男孩如何澆滅炸藥引線都有詳細記載。而且還相當吻合。小男孩每年都會受到來自全世界各地送來的衣服,他因此被稱為「全世界衣服最多的裸體男孩」。









------------------
Day 11

里爾(Lier)(比利時最美小鎮之一)

在里爾您可以悠閑的遊覽,絕對不會遇到成群的遊客。這個古老的小鎮有好幾項世界文化遺產,例如貝吉納奇女修道院(Begijnhof)、市政廳(Stadhuis)與齊默爾鐘樓(Zimmer Tower)等。











貝吉納奇女修道院(Begijnhof)

貝吉納奇女修道院是一個封閉的建築群。在過去,寡婦和未婚婦女都住在封閉的院子里,以織布、制花邊或刺繡為生,修行禱告在她們的日常生活中佔了非常大的比重。漫步在修道院里,石板鋪路,鮮花盛開在各個角落,有種肅穆寧靜的氛圍。










齊默爾鐘樓(Zimmer Tower)

它與倫敦大本鐘、布拉格的天文鐘、威尼斯聖馬可鐘樓一起被列入世界十大最具特色的鐘樓。












Dinant 迪南(比利時最美小鎮之一)

迪南靠近法國邊境。 如果您想在迷人又幽靜的角落漫步,歷史悠久的迪南小鎮(Dinant)就是最佳目的地。該鎮依山傍水,錯落有致的彩色建築排在美麗的默茲河(Meuse)兩岸,水面上五光十色的建築倒影更是吸引了眾多攝影愛好者的鏡頭。在里爾您可以悠閑的遊覽,絕對不會遇到成群的遊客。這個古老的小鎮有好幾項世界文化遺產,例如貝吉納奇女修道院(Begijnhof)、市政廳(Stadhuis)與齊默爾鐘樓(Zimmer Tower)等。其中最值得一提的是齊默鐘樓,它與倫敦大本鐘、布拉格的天文鐘、威尼斯聖馬可鐘樓一起被列入世界十大最具特色的鐘樓。









Dinant Citadel 

是一座宏偉的防禦建築,坐落城市上方的巨型岩頂上。在這裡,您可展開探索之旅,通過參觀城堡的走廊、地下城和武器博物館來認識迪南。











------------------
Day 12

La Roche-en-Ardenne (比利時最美小鎮之一)

拉羅什恩阿登位於奧爾特河(Ourthe)的河灣, 被茂密的森林、雄偉的山谷和起伏的田野所包圍。其原始之美吸引了許多徒步旅行者和戶外活動愛好者。小鎮雖小,但是別具風情。









La Roche-en-Ardenne Castle

山上的拉羅什恩阿登城堡(La Roche-en-Ardenne Castle),是一座荒廢了的城堡,它是小鎮上最著名的景點之一。儘管經過兩千年的歲月蹉跎,它飽經風霜的身軀如今仍然雄渾壯麗。由於這座城堡佔據依山傍水的特殊地理位置,所以這裡一直是一個不容忽視且易守難攻的軍事要塞。站在這座堡壘的城牆上遠眺,小鎮美景盡收眼底。傳說城堡主人的愛女貝爾特(Berthe)幽怨的魂魄自中世紀以來一直在那裡出沒,這無疑讓城堡又增添了一股神秘感。









迪爾比伊 Durbuy (比利時最美小鎮之一)

杜爾布伊(Durbuy)也被稱為“世界上最小的城市”,但它的美麗豪不遜色於該國其他任何大城市和著名城市。杜爾布伊(Durbuy)是坐落在阿登山區坳中的一座石頭小城,長年浸潤在濕漉清冷的空氣里,它四面環山,三面環水,屋舍儼然,小巧安靜。這裡的常住居民僅有450人左右,由於它在歷史上的重要地位,早在1331年它就被稱為“城”。小城內有一條幹枯的古河道,河水乾枯後形成了峽谷,現今已成為城市的中心大街。在中心大街的廣場一側有一座古橋,橋的一頭坐落着盧森堡公爵城堡。古橋連接着“峽谷”的兩邊,成為一條繁忙的交通要道。走在18世紀鋪的鵝卵石小道上,您會有一種穿越時空的感覺。 









------------------
Day 13

盧森堡

盧森堡大公國,通稱盧森堡,是一個位於歐洲的內陸國家,被鄰國法國、德國和比利時包圍,首都盧森堡市。盧森堡是歐盟成員國,因境內有歐洲法院、歐洲審計院、歐洲投資銀行等多個歐盟機構被稱為繼布魯塞爾和史特拉斯堡之後的歐盟「第三首都」。盧森堡是世界上第二富有的國家.









盧森堡地下要塞(世界遺產)

盧森堡最厲害的世界遺產,就屬雪倫接下來要介紹的這座「貝克要塞」了,這是一座世界級的地底軍事建築。在還沒進入地道之前,我們已被眼前的美景吸引住。站在高點,望著貝特留斯河谷的景色,這裡仿佛與世隔絕,和橋上熙來攘往的景像迥然不同。









盧森堡聖母院

聖母大教堂的塔頂為盧森堡天際線重要一景。聖母大教堂主要為哥德式建築,但同時兼具文藝復興及巴洛克風格,非常值得一看。該教堂擁有令人印象深刻的地下墓室,同時也是舉辦天主教節日 Octave of Our Lady of Luxembourg 慶典的核心地點。聖母大教堂於 17 世紀建造,原為耶穌會教堂。而後於 1870 年升格為大教堂。1985 年時,其中一座尖塔失火,導致聖母大教堂鐘塔及屋頂多處受損。雖然現在所看到的尖塔皆為重建後的現代建築,但仍保留大部分原始建築。仰頭就能看見聖母大教堂入口上方的聖母雕像及聖彼得與聖保羅的雕像。該教堂北側大門擁有最顯見的文藝復興及巴洛克建築元素。












金色少女像

金色女人像又名金色女子像或金色少女像,是盧森堡大公國的珍貴文化遺產  ,被視為盧森堡的國寶,由著名的盧森堡藝術家克勞斯·西託(Claus Cito)於創作,是和平、自由與國家主權的象徵。二戰結束後,雕像的殘存部分也不知所蹤,直到1981年才被再次發現。為了重塑雕像,一場全國性的募捐活動自發興起,1985年,金色女人像修復並重新矗立在盧森堡市憲法廣場上。每年10月10日盧森堡國家紀念日當天,盧森堡的國家元首,亨利大公殿下都會親臨金色女人像前瞻仰.












------------------
Day 14

Echternach(比利時最美小鎮之一)

埃希特納赫是盧森堡東部的一個具有城市地位的市鎮。埃希特納赫位於盧德邊界附近,是盧森堡最古老的城鎮。埃希特納赫位於盧森堡東部絮雷河畔,是緊鄰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的一座古城。古城中街道狹窄,多為古羅馬建築和古堡壘,整個市容保持著中世紀的風貌。










Vianden(比利時最美小鎮之一)

菲安登(Vianden)是盧森堡最引人注目的鄉村小鎮,它坐落於OurRiver河谷中,周圍是崇山峻嶺。 建有水電站。











維安登城堡

建於11世紀至14世紀,城堡宮殿帶有霍亨斯陶芬特點,是羅馬與哥特時期歐洲最大的最豪華的封建居所之一。直到15世紀初,該城堡一直作為維安登伯爵的家宅,後於1530年由法國奧蘭治公國的王侯所繼承。城堡與眾不同的房廳、小教堂與一大一小的宮殿都建造於12世紀末至13世紀上半期。在1820年維安登城堡被出售給了當地的香料商,隨之從傢具到屋瓦被繼續售賣一空。因此,城堡被拆分瓦解,到最後淪為廢墟。直至1890年,城堡轉變為拿騷繼承人阿道夫大公之財產,並一直被大公家族佔有直到1977年過渡為國有財產。經曆煞費苦心的大規模重建工程後,維安登城堡又重新找回了昔日的光彩奪目,並成為歐洲最重要的曆史紀念碑之一。
這是盧森堡市保留最完整的中世紀城堡之一,也被稱為盧森堡最美的城堡。 














------------------
Day 15

Nature Parc High Venn - Eifel國家公園
德-比利時高分峰-埃菲爾自然公園,通常稱為北埃菲爾自然公園,是一個跨國界的自然公園,在北萊茵-威斯伐利亞州和萊茵蘭-普法爾茨州以及比利時的列日省都頗有名氣。 。總面積為2,485平方公里。



ArTboretum de Mefferscheid




Lake Gileppe







------------------
Day 16

馬斯垂克

馬斯垂克位於荷蘭,與比利時、德國毗鄰,是荷蘭最古老的城市。自古即因位於馬斯河的交通要衝而繁榮。近年更因為在此地簽署了歐洲聯盟條約,通稱為馬斯垂克條約(Treaty of Maastricht),而名噪一時。馬斯垂克可以說是最「不像荷蘭」的一個城市,不過您可以說她是個很「歐洲」的城市;舖滿中世紀石磚的浪漫購物街道,令人忍不住垂涎三尺的各國美食,歐洲的精華可以說皆匯集於此。建於1351年,尖頂高123米。雖然第一階段建造已於1521年結束,但主教座堂至今仍未全部完工。該主教座堂由建築師揚·阿佩爾曼斯及其子彼得·阿佩爾曼斯設計建造,呈現出哥德式風格。主教座堂里收藏了許多彼得·保羅·魯本斯的作品。

天堂書店

馬斯垂克最有名的景點是有古教堂改建的天堂書店Selexyz Dominicanen Bookstore。全球最美十大書店之一,被衛報評價為世界上最漂亮的書店。800年歷史的古教堂,14世紀的穹頂壁畫,登上第三層的黑色書架,可以俯瞰教堂內部全景。這座教堂是尼德蘭地區最早的哥德式建築。在原來教堂祭壇、教堂唱詩班的地方改為了咖啡休息區,長長的餐桌為一個平放的十字架,而四周的座位則代表著燭台,是這座教堂書店最有個性的區域。萬萬不要錯過在這裡點一杯咖啡然後靜靜地在書海里閱讀。

undefined

聖瑟法斯大教堂 (外觀)

聖瑟法斯是羅馬帝國時代的大主教,相傳他在西元384年將主教轄區從通赫倫(Tongres)遷移至馬斯垂克,因而被視為今日荷蘭地區的第一位大主教與馬斯垂克的主保聖人。聖瑟法斯教堂便是蓋在這位主教的墳墓上,西元560年初建時還只是一座小禮拜堂,經過1千多年來的陸續擴建,成為今日規模宏偉的十字型巴西利卡式主教堂。 在聖瑟法斯大教堂中有兩處地方絕不能錯過,一個是教堂西翼的皇家大門,夾雜著早期哥德與羅馬式雕飾的拱門上,豎立著一尊尊舊約與新約聖經中的人物;而地面上刻有錯綜複雜的迷宮路線,象徵只有在聖瑟法斯的帶領下,人們才能進入天國,這是出於相傳執掌天堂之門的聖彼得曾經顯靈將鑰匙交給了聖瑟法斯的典故。 另一處便是教堂內的珍寶室,還沒走進入口,就可隱約感受到從房間內散發出金光閃閃的光芒,西元10世紀的黃金十字架、鑰匙、精美的寶物箱、以貴重金屬和寶石打造的宗教器物等,在在顯示低地國當時的財富和對天主教的虔誠。被長廊包圍的中庭裡,還有一座重達7公噸的大鑄鐘,這是荷蘭境內最大的教堂鐘,被當地信徒暱稱為「祖母」(Grameer)。

undefined

馬斯垂克市中心紅色鐘樓(外觀)

儘管馬斯垂克如今不再是軍事要塞的重地,可是她多達1,450處的古蹟與多國色彩的文化仍舊吸引著世界各地的觀光客。在馬斯垂克蜿蜒的石磚道路上信步而行,宛如置身於中世紀。馬斯垂克更是美食之都,除了荷蘭傳統的美食外,各國美味的料理餐廳這裡比比皆是,法國餐廳、義大利餐廳等等

魯爾蒙德名品暢貨中心 Designer Outlets

Roermond Designer Outlet 位於荷蘭南部的Roermond小鎮,距離太太住的杜塞道夫開車只要40分鐘左右。在2016年擴建後,現在共有超過180個品牌進駐,也是歐陸最大的暢貨中心。從平價的服飾,高檔精品 到各式廚具一應俱全, 每次來到歐洲的outlet 光是逛店家的外觀就夠讓我忙碌不已,因為太夢幻每個角度都好美好好拍~ 所以我每次衝outlet 都很忙碌,一下要拍美照一下要進店內好好逛一下! Designer Outlet Roermond 真的太好買啦!

undefined

------------------

Day 17

荷蘭梵谷國家森林公園 Nationale Park De Hoge Veluwe
該公園曾是荷蘭最大的私有保護區,是西北歐最大的低地自然保護區。被稱為荷蘭的綠色瑰寶。占地面積約5500公頃,包括石楠地(heathland),沙丘(sand dune)以及疏林(woodland)。除了擁有荷蘭境內最大的森林保護區外,公園內的克勒勒-米勒博物館因成為世界第二大梵谷作品收藏館而聞名世界。該公園是一座融合自然、藝術與建築的結晶。公園現在作為一處文化遺產,是由安東庫勒慕勒和海倫庫勒慕勒(Anton and Helene Kröller-Müller)夫婦於二十世紀早期所建立。安東是一位成功的商人,他熱衷於狩獵。因此,從1909年,以分階段的形式購買了梵谷國家森林公園(De Hoge Veluwe)狩獵場。而海倫是一位狂熱的藝術品收藏家。安東和海倫萌生了一個想法:將自然與藝術相結合以尋求兩者的共同利益,於是她開始興建藝術收藏博物館。在1909年至1923年間,公園已初具雛形。公園以柵欄為界,並引進了不少動物(摩弗倫羊,馬鹿和野豬)。
undefined
騎單車穿越國家公園
在1909年至1923年間,公園已初具雛形。公園以柵欄為界,並引進了不少動物(摩弗倫羊,馬鹿和野豬)。在此期間,庫勒慕勒一家的住所,聖胡伯狩獵住宅(Jachthuis Sint Hubertus),也落成了,大量的藝術品被購入。與此同時,為藝術收藏品而建的博物館也開始動工了。然而,自1923年起,一場嚴重的經濟危機來襲,夫婦兩不得不停止博物館的建設。可情況持續惡化,致使他們風光不再。在1935年,終於尋求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案——成立梵谷森林國家公園基金會,而公園被作為基金會的一部分。國家政府為基金會提供有息抵押貸款。藝術收藏品被捐贈給國家,同時,政府負責建造博物館。這也是現今庫勒慕勒博物館(Kröller-Müller Museum)最古老的部分。而今在國家和基金會的共同努力下,梵谷國家森林公園和庫勒慕勒美術館得以繼續運營並不斷改善。
o
Museonder
useonder是荷蘭埃德的一座博物館,位於高費呂韋國家公園內,主要展示費呂韋(Veluwe)地下的地質學和生物學,並自稱是世界上首座完全處於地下的博物館。博物館的名稱 "Museonder"是荷蘭語詞彙「museum」(博物館)和「onder」(地下)的縮合詞。該博物館於1993年3月建立,並隨即因其現代化展示手段而獲得了好評。據報導,6個月之內,主要由於該博物館開業,國家公園的參觀者人數上升了近一半。因為參觀者太多,博物館受到了破壞,館方不得不雇用更多警衛,並修復部分展品。該館藏品包括該地區現存和已經滅絕的動物的骨骼。物種標本有披毛犀、洞熊、古棱齒象、原牛等。其他展品包括冰川漂礫及一株活了135歲的樹的比較完整的樹根。
聖胡伯狩獵住宅 Jachthuis Sint Hubertus(外觀)
庫勒慕勒(Kröller-Müllers)一家的故居,現在是荷蘭最具代表性的建築之一。狩獵住宅的靈感來自於一間英國鄉間別墅。這類建築風格的典型特徵是為每位家庭成員專屬打造個性房間,如圖書館,吸菸室,化妝室,及撞球室。而它的另一個特徵就是建築外形成V字。聖胡伯狩獵住宅的其他特點成就了它的獨特性,而這都緣於伯拉吉。對天然石材、琉璃瓦、格子天花板的使用,對幾何精度精確的執行,以及對「實用藝術」的綜合應用成就了這一切。對伯拉吉來說,每一個細節都需要嚴格把控,因為任何一個環節馬虎或出錯都會導致背離設計。伯拉吉希望完整地實現他的設計,因此在施工中不肯對影響設計的任何細節讓步,這導致了他與海倫之間頻繁發生分歧。而這些分歧致使整個工期拖慢。狩獵住宅獨具特色的塔樓是典型英式鄉村別墅風格的體現。同時,它也是伯拉吉建築設計的一個定義性特徵。為將周圍鄉村美景盡收眼底,是庫勒慕勒(Kröller-Müller)要求加入塔樓的設計。
undefined
羊角村
位於荷蘭西北方Overijssel省,De Wieden自然保護區內。冰河時期De Wieden正好位在兩個冰磧帶之間,所以地勢相較於周邊來得低,造成土壤貧瘠且泥炭沼澤遍佈,除了蘆葦與薹屬植物外,其他植物不易生長,唯一的資源則是地底下的泥煤。居民為了挖掘出更多的泥煤塊以外賣賺錢,而不斷開鑿土地,形成一道道狹窄的溝渠。後來,居民為了使船隻能夠通過、運送物資,將溝渠拓寬,而形成今日運河湖泊交織的美景。
羊角村又有「綠色威尼斯」之稱〈也有人稱「荷蘭威尼斯」〉,因為水面映射的都是一幢幢綠色小屋的倒影。這裡房子的屋頂都是由蘆葦編成,這可是比任何建材來的耐用,使用年數少說40年以上,而且冬暖夏涼、防雨耐曬。據說從前蘆葦是窮苦人家買不起磚瓦而用來的替代品,現在的價格蘆葦可是有錢人家才買的起的建材,價格為磚瓦的幾十倍。而這裡的地價也早已水漲船高,所以大部分的居民大多是醫生、律師等高收入的職業,這與從前苦哈哈的困苦情況似乎形成一種對比的時空交錯。
-------------------
Day 18

全日羊角村自由活動
體驗羊角村最好的方式當然是來趟運河巡禮,乘坐平底木船穿梭寧謐的村落,一面聆聽船夫兼嚮導娓娓細說各個房子的歷史與特色,除了欣賞美景外,文化收穫也不少。對於不受行程限制的自助旅行者而言,倒是建議多花 2-3 天的時間來這裡渡假。
undefined
在露營區租一間小木屋和一艘小木船,或者租輛腳踏車在林蔭大道間閒逛,以最親近自然的方式,享受生活的愉悅。廣大的湖泊、密佈的水道可是考驗著都市人依賴交通標誌的能力,通常遊客在租船時,店家都會附贈一張羊角村的水路地圖,遊客只要先找到羊角村最主要也是最大的湖泊Bovewijde,再根據水面上標有號碼的旗竿,尋找地圖上的水道標號,就可以清楚地找到自己的方位。
當地特色美食 (不一定每次相同)
艾迪生公路旅行, 主軸是生活化行程及在地化飲食, 當地特色美食是很重要的, 嘗嘗艾迪生替大家精心挑選的在地美食吧!

-------------------
Day 19

風車村 Zaanse Schans
是荷蘭西北的北荷蘭省贊代克附近的一個小村。贊瑟斯漢斯有「荷蘭風車博物館」之稱,1970年代,大約35座保存完好的荷蘭古式風車和房屋被移到博物館區域。贊瑟博物館則建於1994年。 贊瑟斯漢斯為荷蘭一個著名的旅遊景點,處於歐洲工業文化之路的一站。對觀光客來說是一個開放空間式的博物館,但對於17~18世紀的荷蘭人而言,卻是生活與工作的場所,在這裡可以看到荷蘭人如何利用風車產生動力,碾磨製造顏料的木材。Zaanse Schans也是個騎單車旅遊的好去處,您可以沿著桑河繞行,既不會迷路,還可以一邊欣賞田園風光。
undefined
Indie’s Welvaren Spice Warehouse
這裡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博物館,例如乳酪工廠、蕾絲手工藝品店、木鞋工廠等等,相當有趣。
Wooden Shoe Workshop 'de Zaanse Schans
這裡還有各式各樣的小博物館,例如乳酪工廠、蕾絲手工藝品店、木鞋工廠等等,相當有趣。
梅登 
(荷蘭語:Muiden,關於這個音頻文件 讀音(說明·資訊))是荷蘭北荷蘭省的一個基層政權和鎮,坐落於費赫特河(Vecht)口,位於費赫特地區(Vechtstreek)內。
undefined
Muiden Castle(世界遺產)
享譽荷蘭最美麗的超級古堡, 這座位在阿姆斯特丹近郊的Muiderslot老古堡,本身就是一個精彩豐富住家進化史,隨著城堡主人改朝換代,曾經輝煌風光、不可一世,也曾經淒慘落魄、鬼哭神號。他享譽荷蘭最美麗與最佳防守古堡美名,更是守護阿姆斯特丹防衛線上重要堡壘,其重要性質以列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遺產名錄之一。城堡周圍波光粼粼護城河就坐落在Vecht河富水環境中,可攻可守四面厚牆夾守四角落高聳城塔,威風八面、方正格局堡壘建築設計,讓城堡內外景觀,不論仰角或俯視,處處機關、處處風景,結合唯美與凜然(浪漫vs武力)城堡大觀園,遊歷之後絕對不會令人失望,只有令人嘆為觀止!
阿姆斯特丹
華人有時也稱其為荷京,是荷蘭首都及最大城市,位於該國西部省份北荷蘭省。根據2008年1月的統計數據,這座城市人口達747,290人;而該城市所處的蘭斯台德都市圈,大約有670萬人口,是歐洲第6大都市圈。是荷蘭的金融和文化首都。許多荷蘭大型機構的總部都設於此,其中包括飛利浦和ING等7家世界500強企業的總部。作為泛歐交易所的一部分,阿姆斯特丹證券交易所坐落於城市中心。阿姆斯特丹有很多旅遊景點,包括歷史悠久的運河網、荷蘭國家博物館、梵谷博物館、安妮之家、紅燈區以及許多大麻咖啡館。每年有大約420萬遊客來此觀光。作為當前荷蘭第一大城市,阿姆斯特丹歷經了從漁村到國際化大都市的發展過程,經歷了輝煌與破壞,以及世界大戰的洗禮,從一定程度上講,她的歷史也是荷蘭歷史的一個縮影。
------------------

Day 20

阿姆斯特丹王宮(外觀)

莊嚴的王宮 (Royal Palace),是阿姆斯特丹重要的歷史紀念建築。這棟位在市中心的雄偉建築,在 17 世紀被列為「世界八大奇景」。今日主要用於官方接待貴賓及舉辦皇家活動,不過全年都開放民眾參觀內部的古典裝潢與精美的藝術收藏。阿姆斯特丹王宮原本並非王宮,最初是阿姆斯特丹的新市政廳,由荷蘭知名建築師坎朋 (Jacob van Campen) 於 1648 年設計完成。這棟古典、裝飾華麗的建築物,反映了阿姆斯特丹在黃金時代的輝煌與財富,當時是荷蘭經濟與文化極度繁榮的時期。內部至今仍保留當時的細膩雕塑與珍貴畫作,包括林布蘭 (Rembrandt)、哥瓦特.弗林克 (Govaert Flinck) 與斐迪南.波爾 (Ferdinand Bol) 的作品。
水壩廣場市中心全日自由活動
中離中央火車站不遠的水壩廣場,可以說是阿姆斯特丹市市中心的起點,也是整個城市最有活力的地方。這裡到處充斥著咖啡的香味、搞怪的街頭藝人和人來人往的各國觀光客。水壩廣場原本是建築於12世紀末,阿姆斯托河(Amstel)上的一個水壩廣場的北方也就是現在的舊城區,這個區域的房子以前都是一家家的商店,熱鬧非凡。
這裡還出過一位名人 — Zacharias Jansen,也就是望遠鏡的發明者。水壩廣場幾世紀以來一直就是整個城市的政治中心與商業中心,以前的市政廳、計量所和於市場都曾駐紮於此,而各種理由的政治騷動也都在這裡舉行過,例如挑釁運動、反越戰等等。不過,現在的水壩廣場只是個人潮聚集的繁榮商業區而已。

undefined
------------------
Day 21 - Day 22

視班機時間安排機動行程

今日搭上飛機, 結束這趟豐富的旅程.

undefined

===============

人數若有6人, 也可直接請社團替您設計行程, 並按照您的日期直接包團, 不必等待揪團.

艾迪生的Line ID: edisonroadtrip

艾迪生公路旅行的官方line@:https://line.me/R/ti/p/%40ewy7756m

Facebook 社團:  https://www.facebook.com/groups/edisonroadtrip/

EMAIL: travelwithedison@gmail.com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紐西蘭 南島 精華環島20日(2025新版)

英格蘭 小鎮 三大國家公園 21-22日

美國 三大經典公路 8大國家公園36日(2025)